唐玄宗的上位史,用一句话可以形容“步步喋血帝王路”,先是和姑姑联合铲除了韦后一党,扶持老爹李旦坐上了皇位,然后姑侄反目,逼的姑姑太平公主一尺白绫解决问题,从此时开始,李唐的天下才真正是李隆基的。
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作为唐高宗和武则天唯一的女儿,从一出生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吐蕃曾经来求婚,武则天心疼女儿不愿远嫁,灵机一动,让女儿当了一位女道士,观号“太平”,从此太平公主名扬天下。
武则天做了皇帝后,对这个女儿依然非常宠爱。太平公主心机深沉,机敏果断。颇有政治家的潜质。武则天许多行动都有这个女儿的痕迹。
青年太平公主铲除韦后一党后,相王李旦以辅佐少帝的名义被迎进宫中,三天后,太平公主把傀儡少帝拽下皇位,李旦重新登上了皇位,李隆基也因功被封为太子。李隆基的帝王之路只剩一步之遥!
可是这一步,李隆基走得特别艰难。
许是遗传了母亲不安分的基因,太平公主从小就对权力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她参与了两次大的宫廷政变,获得的利益一次比一次丰厚,也大大刺激了她的权力欲望。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一次政治斗争是神龙政变,主要负责将宫中局势及时传递给张柬之、崔玄等人。斗争胜利后,她因功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食实封五千户。
第二次政治斗争就是与侄子李隆基联手起兵诛杀韦后。这次政变,太平公主不仅参与了具体的筹划,而且还派儿子薛崇简参加了行动,甚至直接将唐睿宗李旦拱上了皇位。唐睿宗为表彰太平公主功绩,将其实封上调至一万户。
当时的太平公主可以说富可敌国,权倾天下。
当时朝政,事事李旦都几乎要与太平公主商量,听取她的意见决断。这种地位若换做常人早就知足了,可偏偏太平公主是一个欲望强烈的女人,她想要的远远不止这些,她的目标是像母亲武则天一样登上帝位,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力。
武则天剧照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究竟是哪两只老虎呢?一个是太平公主,另一个就是太子李隆基。
太平公主积极参与诛杀韦后的唐隆政变是有她深远的打算,她在为她以后的政权铺平道路。
按照太平公主原来的谋划:废掉少帝,把哥哥李旦推上皇位,一来两兄妹比较亲厚;二来唐睿宗生性懦弱,曾经两度拱手让出皇位,只要控制好唐睿宗,迫使其第三次让位也说不准。
可是李隆基做了太子后,表现出了极强的政治天赋,积极改革,除弊革新,力图改变韦后擅权所造成的混乱局面,使风雨飘摇中的大唐渐渐驶回正途,在朝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这可大大出乎了太平公主的意料!她开始觉得当初立李隆基为太子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太平公主不甘心做了这么多,都是在为他人作嫁衣。她决定先发制人,废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于是姑侄俩开始了明争暗斗。
太平公主以维护传统宗法制度的名义,到处散布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应该被立为太子的言论。她还挑拨李隆基和大哥李成器的关系,唆使李成器站出来和李隆基争夺太子之位。
而李隆基这边也有重量级的宰相宋璟在唐睿宗面前替他说好话,宋璟是三朝元老,在大臣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就这样,太平公主欲拿太子身份说事儿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第一回合,李隆基胜出。
他们斗争远没有结束,太平公主又开始了另一轮废除太子的阴谋。
年农历七月,天空出现了彗星。在愚昧落后的封建社会,人们把彗星贬称为“扫帚星”、“灾星”,它的出现,代表着将会有战争、饥荒、洪水、瘟疫等灾难发生。
太平公主便借此时机向唐睿宗进言,制造太子要抢夺皇位的流言蜚语。可是事与愿违,唐睿宗非但没有怪罪太子李隆基,反而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除军政大事外,三品以下官员的任用和刑罚,李隆基都可以决定。这可让太平公主傻眼了,明明想扳倒太子,反而间接帮助太子获得了更大的权威,太平公主又恨又气。
然而事情既已成定局,太平公主只好退而求其次劝说唐睿宗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架空新皇帝。李隆基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成为有名无实的皇帝。
数次交锋中,李隆基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虽然屡屡化险为夷,但是其手下诸多得力干将被贬职外派。为了扭转不利局面,李隆基与心腹刘幽求、张暐计划策动一起宫廷政变,彻底除去太平公主势力集团。
然而计划泄露,李隆基先下手为强,主动揭露刘幽求、张暐阴谋,几天后,刘幽求、张暐等被处以流刑。李隆基面前的红人张说被贬到东都。李隆基可以说是弃卒保帅,保住皇位,才有希望。
这次密谋失败,太平公主也意识到,她和侄子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她也积极谋划除掉李隆基。
当时,李隆基每天都靠吸食天麻来提神,太平公主就抓住这个机会,买通李隆基身边一个叫做元容容的宫女,让她将毒药混在李隆基吸食的天麻中,毒死李隆基。
哪知元容容没有得手,太平公主不得不实行另一套方案——发动一次宫廷政变,杀掉唐睿宗及李隆基父子俩,彻底除去自己的政治宿敌。
太平公主等人制定了作战计划:让亲信禁军将领常元楷、李慈率领禁军入武德殿杀新帝,而以窦怀贞、萧至忠为首的五大宰相则在南衙配合起事。
然而从李隆基发现太平公主派元容容毒杀自己的那一刻,他便开始派多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