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江苏东阳村的几个村民,挖地时意外挖出两口棺材。把棺盖打开之后,却发现盖板上布满了“神秘图案”。研究发现这竟然是“星象图”,属西汉时期的文物,价值不可估量。
年8月,连绵不绝的雨水,使得东阳村的水塘水位线持续上涨。眼看着现有的水塘要决堤了,公社的几个队员商量第二天一早就上水塘进行维修,然后在庙塘的附近挖一道水渠,给水塘减负。
这个庙塘也被当地人称作棺材滩,原本是天长市的土地,因为地理位置距离东阳村很近,为了方便处理,东阳村与其归属村镇进行了交换。
之后,东阳村就对此地进行修整,将附近安乐水库的水引到东阳进行农田浇灌。
早上七点,庙塘上非常热闹,年轻人按照分布的点位,轮起大镐就开始挖水渠。没多久,一个年轻人大喊:这儿有东西!
图片来自网络与文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众人听见声音赶忙上前,只见在这薄薄的土层下面,全是长方形状的土坯,看样子是人为压制过的。
为了一探究竟,大家顺着现在的裂缝,继续向下挖。没多久,便挖到了几块破损的石板,这无疑让更多的人好奇,这下面到底是什么东西。
公社的领导想起附近好几处被发现的墓葬,他害怕这么挖下去,万一弄坏了文物,于是下令不能再挖了。
同时,他将这件事上报给有关部门,希望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前来。
只是,有墓葬这个谣言一旦出现就无休止的传开了,附近的村民一辈子也没有见过什么墓葬文物,一个个大老远得跑来看热闹。
更有一些爱占便宜的人,直接将石板拿开了,将里面的墓葬挖开。大家一看这下面这么多好东西,一哄而起全都来抢了,公社的人也挡不住这些村民,好多文物不是被抢走了就是被损坏了。
图片来自网络与文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当时的文物保护观念薄弱,这个墓葬地处东阳村,所以大部分村民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他们的东西。很多棺材板子都被村民拿回家做桌子、椅子和一些木头制品。
而一些字画则被当成柴火,被老百姓引火用了。只有一些金属制品,老百姓觉得应该会值钱,才没有遭到破坏。
等到相关部门的人员赶到,外侧墓葬里的东西差不多都被拿光了,后来在警察的搜查下,一些文物才被追了回来。
只是当时的盱眙县也没有现成的博物馆存放这些东西,加上文化局的工作人员觉得这下面恐怕还有其他东西,就请来了南京博物馆的考察队到东阳村进行实地考察。
专业人员在一系列考古活动后,给出结论:东阳村庙塘下面有两座古墓,属于汉代墓群。后来南京博物馆的考察队又对剩下的墓葬进行发掘,又从老乡家里追回来的棺材板子上面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木刻星象图。
该星象图分为两块,纵向分布在棺盖上,一块长约1.88米,宽约0.45米,左面刻着圆日与金乌,金乌的头和尾巴分别位于圆日的两边。斜上方有9个小一些的太阳,还有有一个奔跑的人,意为“羿射九日”。
右边则刻着一轮圆月,在月亮中还有蟾蜍和兔子,这就是传说中的“嫦娥奔月”。
另一块长约1.88米,宽约0.28米,主画面上是两条带着翅膀的龙,左边有3个以线条连接的三角形状的星星,右边也有高低不同的3个星星,其中有一个头顶尖锐、尾部大开,类似扫帚形状的星星。
图片来自网络与文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考察队工作人员研究资料发现,第二块棺盖上刻着的内容与汉武帝时期记录出现彗星的内容非常相似。而画中彗星尾部被挡住的那部分,正是月亮,这也证实了古人在汉代就已经知道彗星距离地球比月亮更远这一天文知识。
这块刻着古人天象研究成果的棺盖制作时间大概在汉武帝时期,当时世界公认最早记录的星象图是在公元66年的耶鲁撒冷彗星图,而汉代的这块木刻星象图比其还要早多年。
那么,为何在东阳村这个地方会出现这些珍贵的文物呢?
这还要从东阳村的历史说起。
春秋时期,东阳古城附近一片叫作卑梁,这里南北交通贯穿,是吴国重要的边境城邑。等到秦末,项羽自立西楚霸王时,东阳县升为东阳郡,旁边的盱眙县也归东阳郡管辖。
东阳郡的势力范围东临黄海,南接六合,北挨淮阴,西临凤阳,到了汉代,曾被刘邦封为侯国,是淮河以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只是在三国时期,东阳遭遇战火,城池一度荒废。
虽然在两晋时期,东阳有再度复苏之貌,可惜还没等全面恢复,南北朝时期,古城彻底成为废墟。新中国成立后,考古专家在这片土地上先后发现了东阳古城址,大云山、小云山古墓葬等众多墓葬群。
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东阳古城出土的木刻星象图可不是随意能见到的,据说它现在被收藏在南京博物馆的密室里。
谁能想到一个普通的小乡村之下,竟然埋藏着一座历史古城,两千多年过去,曾经的宝藏再度现世,引导我们不断的向前探索。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责任去保护它,不让其背后的历史因为人类的错误操作而被永远的尘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