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色素痣手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男子纹身后查出皮肤癌,想纹身请注意这一点 [复制链接]

1#
彭洋医生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2/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纹身一定要选安全靠谱的色料!

“左青龙,右白虎,老牛在腰间。”这是《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经典台词,也是纹身的经典图案。追求个性是人们纹身的首要原因,谨慎的人选择在不起眼处纹上几个英文字母,大胆的人往往整上一两个大花臂。

而中国人又是有些文化输出在身上的,像中国功夫、中国龙等等,早已深入老外的心。前不久,《柳叶刀》就刊登了一篇病例报告[1],文章中这位欧洲男士就在后背纹了一条五彩斑斓的中国龙(图1)。

图1中国龙纹身

但仔细瞅瞅,纹身图案里是不是有什么异样?没错,在龙尾的一块鳞片里,藏着一个红色的皮损(图2),已经存在5年了。

图2皮损

这究竟是什么疾病呢?与纹身有关系吗?现在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病例信息

男,42岁。病史:因鼻唇沟及眉毛周围瘙痒、伴红斑及脱屑就诊。患者自述儿童期间曾有多次疼痛性晒伤史,未服用任何药物;既往在工作期间有长时间的日晒。5年前背部出现一红色痣。1年前纹身时避开了该痣所在部位。无家族皮肤病病史。体格检查:患者全身有多个痣,以及一个面积很大的龙形多色纹身。纹身几乎覆盖了患者的整个背部、手臂和胸部。仔细观察后发现,患者的背部有一个临床上发育不良的色素痣,隐藏于纹身龙尾的鳞片内(图1-2)。患者为Ⅱ型皮肤(易晒伤):金发、白色皮肤、蓝色眼睛。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现有病灶进行手术全切,手术切缘为1厘米。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浅表扩散性黑色素瘤(图3),肿瘤厚度为0.26毫米。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系统,将该肿瘤归类为IA。余无异常。

图3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际上,在过去的40年,医生们已经报道了起左右与纹身相关的皮肤癌,其中恶性黑色素瘤占比最多,鳞癌和基底细胞癌次之[2]。此外,还有不少良性皮肤病也与纹身有关,例如结缔组织病等。

在该病例中,患者的皮损在纹身之前好几年就出现了,最可能与多年的紫外线暴露有关。那么纹身就“无辜”了吗?并没有。首先,它遮盖了患者多处的痣,可能致使漏掉重要的恶变提示,如痣颜色、厚度、形态、边缘的改变等等。其次,纹身的操作本身就有引起皮肤病理改变的风险,过程中使用的色料也可能产生*理学作用。

那么,纹身与皮肤癌具体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呢?

秀纹身增加紫外线暴露?不一定!众所周知,花臂大哥都爱光膀子。这很好理解,拥有这么酷炫的纹身,谁能忍住不露两手。于是可以推测,有纹身的人接受的紫外线洗礼的时间也相对更多,患皮肤癌的风险随之增大。这是真的吗?有研究者曾试图通过前瞻性研究验证这个假设,但他们发现很多纹了身的人并不会把纹身直接暴露在太阳底下,因为纹身会褪色。这是研究人员没想到的,也是我没想到的。也有研究者回顾性地探究了有纹身的患者发生皮肤癌的危险因素,但没能证实阳光照射会增加该类患者的患病风险。他们发现,有些患者一直坚持使用防晒霜,也有些患者根本没在病灶部位进行纹身。至于纹身色料会不会改变皮肤对紫外线的吸收,还无从得知。不过可以确认的是,大部分纹身相关的恶性黑色素瘤和基底细胞癌都发生在黑色、深蓝色等深色纹身上;而鳞癌和良性皮肤病变则主要发生在红色纹身上。但由于绝大部分纹身用的都是黑色或红色,所以这个结果可能本身就是偏倚的。所以综合看来,纹身和皮肤癌可能并不是通过紫外线这个中介联系起来的。纹身程序和材料才是“幕后黑手”!

同样发表于《柳叶刀》的一篇文章说道[2]:“如果纹身和皮肤癌之间存在确凿的联系,那么最有可能的致癌物一定是多因素的。”第一大因素,是纹身过程中所造成的损伤;第二大因素,就是纹身所用的色料。

纹过身的人都知道,纹身的过程伴随着痛苦,因为需要刺穿皮肤将色料送达至真皮层,在瘢痕形成后永久保留。然而,纹身的色料在真皮层中不再保持惰性,于是炎症自然地产生了,企图代谢掉这些外来物质。这个过程中所包含的创伤、瘢痕形成和炎性反应正是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的危险因素。

如果有已纹身人士看到了这里,请不要恐慌!现在还没有任何有力的证据直接说明纹身是皮肤癌的危险因素哈,目前报道的纹身相关皮肤癌都是偶然事件,其实咱们更应该防备的还是紫外线。如果想纹身,选择安全靠谱的色料有助于减小不良反应的风险。

所以,无论你有没有纹身,在即将来临的夏天,请务必做好防晒!尤其是有纹身的,尽量不要在太阳下露出来,倒不是怕得皮肤癌,我是怕你的纹身褪色(doge)。

总结总的来说,纹身与皮肤癌的临床相关性尚不确定,我们需要通过更多与色料和肿瘤相关的基础实验来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过皮肤科医生要注意,对于纹身部位的皮损一定要做好筛查,以免其恶变信号被纹身所掩盖。参考资料:

[1]TchernevG,ChokoevaAA.MelanomainaChinesedragontattoo.Lancet.Apr16;():e37.doi:10./S-(15)-7.EpubDec24.PMID:.

[2]KlugerN,KoljonenV.Tattoos,inks,andcancer.LancetOncol.Apr;13(4):e-8.doi:10./S-(11)-0.EpubMar30.PMID:.

本文首发:医学界皮肤频道

本文作者:小码达

本文审核:唐教清

责任编辑:Sue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点击“阅读原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