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色素痣手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先天性黑素细胞痣 [复制链接]

1#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53196.html

先天性黑素细胞痣(congenitalpigmentednevus)出生时即有,不遗传。全身各处均可发生,大小差异显著。

症状、体征皮损直径在1.5cm内为小型,直径1.5~19.9cm为中型,二20cm为巨型(新生儿头皮>9cm,躯干>6cm均为巨痣)。

(1)先天性中小型痣(图1):发病率较巨痣高,无特定好发部位,皮损可不对称,颜色不均,随年龄增长颜色加深,表面隆起,可呈疣状外观。表面如出现增殖性结节建议组织学检查。

图1先天性小痣

表现为足底绿豆大小的黑褐色斑片,色泽均匀,边界清楚(首都医科医院提供)

(2)先天性巨痣(图2):临床少见,好发于头、面、背、腰部或一侧肢体,常呈褐色、棕黑色或黑色,界限清楚,柔软而有浸润感,表面不平,常有粗黑毛,呈兽皮状,外围可有卫星状损害。皮损可随患儿年龄增长而缓慢增大、增厚。中线部位的巨痣可伴发软脑膜黑素细胞瘤,出现癫痫、智力障碍或神经定位症状。发生于脊椎部可伴发脊柱裂或脑膜膨出。软脑膜受累最常见于伴有多发的卫星状黑素细胞痣。

图20-5先天性巨痣

6个月男童。躯干、腰龈及双股部位弥漫大片黑褐色斑片,表面粗糙,全身可见大量米粒至*豆大小黑色斑疹,为卫星灶(首都医科医院提供)

(3)恶变的潜在风险与先天性色素痣的大小有关,皮损面积越大,危险越高。中小型先天性色素痣发生黑色素瘤的风险较低⑵。

1.对于先天性中小型痣,继发黑色素瘤的真正发病率并不高,因此切除全部先天性小痣是无根据的。当判定是否进行一个痣的切除时,需要衡量许多因素,如位置、能否进行临床监测、遗留瘢痕的可能性、发生黑色素瘤的其他危险因素是否存在,以及是否出现不典型临床表现。

2.先天性巨痣的治疗

(1)对巨痣应经常进行临床查体和拍照,对痣体的迅速改变(大小、形状、颜色、炎症改变、出血或结痂,以及感觉异常)立刻反应和处理。

(2)如果痣体覆盖头部或脊柱区,经MRI检査发现神经系统黑变病,那么全部切除皮肤上的痣体也是无用的。

(3)如果不伴有神经系统黑变病,那么早期切除痣体并通过组织扩张器或植皮术修复皮损,可以减少痣细胞载量从而减少继发黑色素瘤的风险,但是需要进行多次毁损性手术。

(4)随机进行痣体活检并无益处,但是如有新发生的扩大的结节则为活检指征。建议5岁前,每6个月随访一次,之后则每年随访一次。痣体的系列照片有助于监测变化。

本文摘录自儿童皮肤病学(韩晓锋张立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