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王青山的企业被命名为“山西省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 长治郊区新闻中心供图 摄
中新网太原11月13日电题:山西“长治好人”王青山:三十年如一日助残脱贫
作者杨杰英范爱兰
“帮助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残疾人,通过自食其力实现脱贫,让他们更有尊严地活着。”在山西长治郊区,今年62岁的“长治好人”王青山一直践行着自己“助残脱贫”这一朴素的梦想。
在王青山创办的大爱助残企业近百名的员工中就有残疾人员工85名,占员工总数的90%以上。 长治郊区新闻中心供图摄
今年62岁的“长治好人”王青山一直践行着自己“助残脱贫”这一朴素的梦想。 长治郊区新闻中心供图摄
在王青山创办的扶残助残福利企业近百名员工中就有残疾人员工85名,占员工总数的90%以上。几年下来,公司还为余名贫困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创业培训,帮助大家学到了脱贫的一技之长。年,王青山的企业被命名为“山西省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
事实上,在扶残助残、以残养残路上的王青山,其实致力于公益事业已超过30年。出生于红色家庭的王青山,从小父病母弱,家境贫寒,这使他比常人更能深切地体会到危难中得到扶助的意义。从上世纪80年代,王青山就在家乡平顺县开始开石灰窑、搞旅游,扑腾着搞企业创业致富,也开始了他的献爱心之旅。
救助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大学生、为汶川灾区捐款……数十年下来,王青山救助了多位老人、多位残疾人、多名儿童、资助学校27所,累计捐助善款余万元,捐赠物资总价值达余万元。这些爱心之举,让王青山先后获得了30多项荣誉:中国时代楷模贡献奖、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首届十大公益事业功臣、山西省助残先进个人及长治市劳动模范、长治市助残先进个人、长治好人……
自从接触到贫困残疾人,王青山的目光就再也没有挪开。他说,“残疾人不易,解其一时之困,不能让他们彻底在人前抬起头。要从根上去病症,就应该帮他们学技术、长能耐,让他们能自己养活自己。”跟残疾人打交道带来的触动,让王青山又有了“觉醒”。他对残疾人的帮助也就从一开始逢年过节给周围的贫困残疾人家庭送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临时周济,到后来创办扶残助残福利企业,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彻底脱贫。
年,王青山的扶残助残福利企业成立之初,以生产手套、拖布为主,以经营土鸡蛋、扫帚、笤帚为辅。考虑到残疾人员工的身体状况各有不同,实行了“公司+家庭”的经营管理模式,即一部分员工在公司工作,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安排岗位;一部分员工在家里加工产品,公司提供原料,并上门收购成品。在工资标准方面,实行计件和包月两种发放形式,即对身体状况好、工作能力强的员工实行计件发放工资,鼓励他们多劳多得,提高收入;对身体状况差,工作能力较弱的员工,则实行包月发放工资,保底收入,满足生活需要。
“干得好的话,我一天能做多副手套,一副手套能赚7毛钱,一个月下来能从公司领到0多元,以前打工的地方,从没有过这样的‘高工资’”。女工王伟伟是郊区老顶山镇南垂村人,腿脚有些不方便,被分配做了缝纫工,从公司成立之初实实地待到现在。她说,“舍不得离开公司,因为有了这个活计,自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粗气了。”
对待员工,王青山一点不含糊:工资是铁定月底发,福利待遇包括“五险一金”+各种年节福利+包吃包住等。产品初级、竞争压力大、利润单薄的大爱助残福利公司如何才能让这个有着80多名残疾人的“大家庭”正常运转下去?王青山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最初公司销售收入不够花销时,自己就当“二道贩子”,为老家的乡亲推销花椒、核桃等山货赚钱补窟窿。后来,长治郊区政府又给了10万元的资金扶助。随着员工工作熟练程度的提高和产品销路的扩大,公司进入了微利运营的状态。”
对待自己,王青山着实有点抠门:联系业务的手机用的是百余元的老人机;嫌租车送货费用贵,狠了狠心才买了辆二手的工具车,还让公司副经理申谷斌做了兼职司机,自己兼搬运工。再看王青山身上的一身行头,和村上的老农没什么区别,忙得裤脚上、鞋上经常附着不荡土。
年,王青山创办的大爱助残企业成立之初,以生产手套、拖布为主,以经营土鸡蛋、扫帚、笤帚为辅。 长治郊区新闻中心供图摄
几年下来,公司还为余名贫困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创业培训,帮助大家学到了脱贫的一技之长。 长治郊区新闻中心供图摄
为了把助残脱贫事业继续下去,王青山一帮人开始寻找新的项目。经过深入考察论证,年6月,王青山创办的助残公司开始多方筹资余万元建设石磨面粉厂,厂址为郊区政府免租金提供。据王青山介绍,石磨面粉厂正常生产后,能实现日产面粉8吨,可辐射带动近2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届时大爱助残福利有限公司这个残疾人大家庭成员将超过百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