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代至今,茶具品种上无多大变化,只在式样或质地上有变化
明代茶具,对唐、宋而言,可谓是一次大的变革,因为唐、宋时人们以饮饼茶为主,采用的是煎茶法或点茶法和与此相应的茶具。明代时,条形散茶在全国范围内盛行,饮茶改为直接用沸水冲泡。这样,唐、宋时的炙茶、碾茶、罗茶、煮茶器具成了多余之物,而一些新的茶具品种脱颖而出。明代对这些新的茶具品种是一次定型,因为从明代至今,人们使用的茶具品种基本上无多大变化,仅仅在茶具式样或质地上有所变化。
另外,由于明人饮的是条形散茶,贮茶焙茶器具比唐、宋时显得更为重要。而饮茶之前,用水淋洗茶,又是明人饮茶所特有的,因此就饮茶全过程而言,当时所需的茶具,明代高镰《遵生八笺》中列了16件:商象,即古石鼎,用以煎茶烧水;归结,即竹扫帚,用以涤壶;分盈,即构子,用以量水;递火,即火斗,用以搬火;降红,即铜火筋,用以簇火;执权,即茶秤,用以秤茶;团风,即竹扇,用以发火;漉尘,即茶洗,用以淋洗茶;静沸,即竹架;注春,即瓦壶,用以注茶汤;运锋,即果刀,用以切果;甘钝,即木砧墩,用以搁具;嚷香,即瓷瓦欧,用以品茶;撩云,即竹茶匙,用以取果;纳敬,即竹茶,用以放盏;受污,即拭抹布,用以洁瓯。
另加总贮茶器具7件:苦节君,即竹炉,用以生火烧水;建城,即著制的笼,用以高阁贮茶;云屯,即瓷瓶,用以舀水烧水;乌府,即竹制的篮,用以盛炭;水曹,即瓷缸瓦击,用以贮水;器局,即竹编方箱,用以收放茶具;外有品司,即竹编提盒,用以收贮各品茶叶。
至于上文中提到的茶具,很多与烧水、泡茶、饮茶无大关系,如乌府、云屯、苦节君等,以至于被时人评为牵强之作。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就说:“吾朝”茶的“烹试之法”,“简便异常”,“宁特侈言乌府、云屯、苦节君、建城等目而己哉!”对此,王玲先生有不同的认识,他认为这是明代茶人在抱负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借茶表达愿望的体现,反映了茶人情节励志的积极精神,“竹炉叫‘苦节君’;盛茶具的都篮叫作‘苦节君行省’;焙茶的笼子称作‘建成’;贮水的瓶子叫作‘云屯’,意谓将天地云霞贮于其中。茶人的良苦用心,可想而知。”
明代茶具虽然在数量上有所精简,但是并不等于简陋,也有特定的要求,同样讲究章法、规格,注重质地,特别是新茶具的问世,以及茶具制作工艺的改进,比唐宋时又有很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藏茶、洗茶、烹水、饮茶等器具型式上。
藏茶器具又叫贮茶器具,明代之时,条形散茶的饮用成了新风尚,只是这种散茶易于接触空气受潮,因此,对茶叶的贮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选择贮存性能好的贮茶器具,就成为茶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