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色素痣手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陈忠实在写作前不可能查阅资料,小说中出现 [复制链接]

1#

从真实传说的白狼到农民起义的“白狼”,第八章的描述可谓是匠心独运。……此后,又说出白狼是人,有不少的人马。……交农事件经人们百次千次不厌其烦地议论过,终于淡漠下来了。有关白狼的嘈传中止了,却随着又传开了天狗的叫声。传说白狼原先在哪儿出现过,天狗的叫声就在哪儿响起。听到过天狗叫声的人还嘬起嘴模仿着:“溜溜溜——溜溜溜。”细细的尖尖的叫声与庄户人养的柴狗汪汪汪的叫声大相径庭,一般人即使听到“溜溜溜”的叫声,也不会与狗的叫声联系起来。而狗们是能听懂的,每当它们听到“溜溜溜”的叫声,就像听到号角,得到命令一样疯狂地咬起来,整个村子,甚至相邻的几个村子的狗都一齐咬起来,白狼就不敢进宅跳圈了。……白嘉轩心想,庄稼人自古也没叫谁保卫过倒安宁。何县长凑近他压低了声音说:“你们不知,白狼闹得厉害,不能不防!”白嘉轩吃惊他说:“白狼?白狼早给天狗咬跑了。”何县长说:“白狼是个人,是一帮子匪盗的头领,闹得河南民不聊生。据传,白狼打算西来闯进潼关……这个白狼比嘈传的白狼恶过百倍!那个白狼不过吮咂猪血,这个白狼却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有上万号人马,全是些白狼……你说,咱们该防不该防,”白嘉轩哑了口,他不晓得上千上万的白狼正在叩击关中的大门,这样严峻的事,使他不再非议不大顺眼的白鹿仓的团丁了。他答应了何县长的聘请,腊月中旬就参加了本县第一届参议会。

黑娃(鹿兆谦)在书中既是贫苦农民形象,又是共产党“白狼”的形象,第十一章中又延伸一步……黑娃按约定的方案划着了洋火,噗地一声冒出一般蓝色火焰,泼上煤油的木板门就腾起了火光。大门口的卫兵一声惊叫,放了一枪。黑娃已绕过房子跳上墙头,瓦顶粮仓和院中用油布苫着的粮堆几乎同时起火。黑娃爬上墙头并不急于逃走,看着那个卫兵在院子里呼喊、放枪,样子很狼狈。房子里的乌鸦兵开始嚷叫呼喊起来,率先冲出火门的兵们哇哇哭叫着在院子打滚灭火。黑娃看着迎风飞舞的火焰已经冲上仓库和那排房子的屋檐,就跳下墙走了。他跑回自己的窑洞,把正在熟睡的小娥拉起来,让她看火的壮观。小娥走出窑门就叫了一声:“妈呀!”西边的天空一片通红。黑娃说:“粮台烧着了。”小娥说:“真有胆大的冷娃哩,敢烧粮台!”黑娃说:“白狼放的火。”小娥问:“白狼在哪达?”黑娃说:“白狼在你尻子后头站着。”

小娥惊疑他说:“你是白狼?你胡说……噢呀!怪道来我看你这几天鬼鬼祟祟的……”黑娃就不吭声了。……随后,白鹿镇最显眼的第一保障所的四方砖砌门柱上,发现了一条标语:放火烧粮台者白狼。字迹呈赭红色,是拿当地出的一种红色粘土泡水以后用扫帚圪塔刷写的,在蓝色的砖上很醒目很显眼。……三个纵火的“白狼”一个也没有被列为重点怀疑对象,韩裁缝照样把裁衣案子摆在铺子门口的撑帐下,用长长的竹尺和白灰笔画切割线,士兵们连问他的闲心都不曾有过。……杨排长对鹿子霖的校长儿子的不友好态度无心计较,却也不曾想到这位俊秀的校长就是纵火的“白狼”。过了两三天,鹿兆鹏晚饭后对焦躁不安的杨排长说:“杨排长,能在纸上驰车奔马,才能在沙场上运筹帷幄——杀两盘?”杨排长很快列出一串纵火者的审查名单。……教室的墙壁上已经写满了字,全是“放火烧粮台者白狼”。……杨排长一挥手就打断了他的话:“这号话再不要说。后日开始征粮,一律送到这个学校来。明日白鹿镇逢集,枪毙烧粮台的白狼。谁敢抗粮不交,不管是官人民人一律和白狼一样惩治。”……在白鹿仓围墙外的旷野里,三个被五花大绑着的人被缚在木在上,蓬头垢面,衣服褴褛,垂头耷脑,实际已经奄奄一息了。人山人海般拥挤着看热闹的乡民。三十几个士兵扑成一排,举起了枪,一片推拉枪栓的声音,架式和射鸡(击)表演一模一样。杨排长从腰里拔出盒子枪,枪把上已经换上一条新的火焰般耀眼的红绸,动作不再优雅而更显威武,朝天放了一枪,叭地一声响过,就接连响起密集的枪声。那三个“白狼”没有丝毫反应,没有哭也没有叫,看客们怀疑他们在挨枪子之前是否还活着?枪子击中他们身体的各个部位,拉出一条血流。他们连抖动一下的反应也没有,倒使围观的人觉得尚不如射杀活鸡场面热烈。

几天后,一个可怕的传言在各个村巷里不胫而走,那三个被打死的“白狼”其实是三个要饭的。

如果在第十一章中,白狼与共产党员的形象还不甚明了,到了第十二章,作者已经明确地把白狼描写成共产党了……近日里,乡村里悄悄流传着共产党是红头发红眼睛的妖匪,共人家房共人家田地共人家骡马牲畜,尤其是共人家婆娘女子的危言,乡民们感到比白狼可怕多了,可是谁也没有见过一个共产党。

黑娃又瞪着眼问:“我只知道你是白狼。咱们烧粮台时你说是白狼。白狼就是共产党?那韩缝是不是共产党?”

在第十六章中,白狼的传闻更邪乎,不仅成为人们茶余饭桌上的话题,而且带有一种魔幻色彩……白鹿原刚刚潮起“忙罢会”的庆贺气氛和升平景象一下子低落了,一些准备演戏的村庄纷纷改变了主意,没有心思和兴趣组织唱戏的事了。“忙罢会”开始笼罩上恐怖的气氛。白狼的传闻再度神秘地流传。遭遇后的第二天早晨,鹿家和白家的街门上都发现了土匪留下的手迹:“白狼到此。”新老亲戚见面以后没有多少兴致交谈收成,白狼的种种传闻在酒席茶桌上成为热门话题。抢劫白鹿两家的白狼和烧毁白腿乌鸦兵粮台的白狼及只吮血不食肉的白狼被连结在一起,有人说在峪道里看见过一对脱皮掉毛的老白狼引着一大群狼子狼孙,骚扰抢劫时像两腿的人,遇到抵抗打击时全现出四条腿逃窜了。……白嘉轩开门见山地说:“哥呀,你甭听人说白狼长白狼短的混话!不是白狼是黑狼——”朱先生虽然明智,却一时解不开白狼黑狼的隐喻。白嘉轩就一语道破:“这是黑娃做的活!”朱先生不由一惊。白嘉轩向姐夫朱先生详细说了他的确凿无疑的证据:“土匪白狼就是黑娃!”……土匪头子拔刀在手上刺出血滴入酒碗里,黑娃接过刀也割破中指,俩人喝了血酒,又在香案前焚香叩拜,黑娃抬头一看香案后的崖壁上画着一只涂成白色的狼。拜叩完毕,黑娃说:“白鹿原没见出个白鹿,倒是真个出了个白狼,土匪头子喝道:“拿宝罐子来。”

有人立即送上一只半大的青釉瓷罐,土匪头子把罐儿翻过来,倒出两朵一模一样的木刻黑白牡丹花,要黑娃用手摸出一个来。黑娃问其用意,上匪头子说:“你先摸了再说。”黑娃伸手到瓷罐子里随例拈出一朵来,正是白的。土匪头子笑道:“兄弟有福。”接着告诉他,山寨里养着两朵牡丹,由弟兄们抓闸儿平等享用。这个白牡丹用重金从城里开园寺买来的人是绝了。那个黑牡丹的来历向一切人保密而且不许打听,只管享用就是了。黑娃皱皱眉头嘴里罗罗嗦嗦说自己还不习惯弄这号事。土匪头子笑着大声说:“兄弟呀,土匪就是土匪,土匪就享这号福,想享旁的啥福享不上。你顾虑啥哩?”

黑娃和白牡丹睡了,后来也和黑牡丹睡了;白牡丹白得好看,黑牡丹黑得漂亮。肩伤痊愈以后黑娃参与了第一次抢劫活动。他手脚利索抢法特好脾气随伙儿,三五次抢劫后就深得弟兄们拥戴,土匪头子给他加冕为二拇指。土匪们的组织五花八门称谓也别出心裁,土匪头子被尊称为大拇指,二头目黑娃自然就是二拇指了。

白狼的传言之后随着清军的撤退,农忙的展开也就在白鹿原消失了。但共产党员鹿兆海和白灵的活动却贯穿始终。最震撼的是,作为小说中共产党员的形象,白灵跟着鹿兆鹏参加各种地下党的联络工作,她不仅要秘密联系与安排,而且要抛头露面地执行,他们或明或暗成了人们谈虎色变军阀口中的“白狼”,尤其白灵更是从出生到加入共产党,自始至终都与“白狼”有着某种联系。要知道,那是一个白色恐怖的时期,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捕,接着是严刑拷打,要你供出组织和同伙。如果坚持气节不做叛徒,那么不久就会被填枯井,一旦产生了恐惧,那么只能出卖同志了。她明白,新秩序不会在那里等着去坐享其成。必须要有人出来,像真正的革命者一样用行动去完成使命,用前赴后继的流血牺牲去建立新的社会。这是舍身忘我的大爱精神,像佛陀苦行一样,像菩萨为救度众生甘入地狱一样。

在古代,白狼称为祥瑞之物,它的出现往往和圣人,和改朝换代联结一起。战国时期魏国史书《竹书纪年》载:有神牵白狼衔钩而入商。孟老夫子说,五百年必有圣人出。当年商朝取代夏朝统治天下的时候,就有白狼出现过。唐朝的《艺文类聚》说:白狼,王者仁德明哲则见。意思是说白狼只会出现在国君具备仁德的时代,乱世是绝不会出现的。白狼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吉祥之物,不是随随便便就出现在人间的。《国语·周语》上说:周穆王征伐犬戎,得到四头白狼、四头白鹿,非常高兴地凯旋了。可见白狼是祥瑞的征兆。

陈忠实在写作前,不可能查阅大量的资料,不可能不了解白狼的这些比喻,因此小说中出现白狼就不足为怪了。《白鹿原》是集家庭史民族史于一体,以厚重的历史感、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复杂的人物形象而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被著名学者范曾誉为“陈忠实先生所著白鹿原,一代奇书也。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西方学者评价说“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说的技巧来看,《白鹿原》肯定是大陆当代最好的小说之一,比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并不逊色。”这部小说也获得了年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