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色素痣手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些村,颜值背后有担当一起去看看十美村 [复制链接]

1#

年“百局联百村”活动开展以来,在各部门单位带动指导下,东阳市的“十美村”创建行动越来越迅速,成效越来越明显,特色越来越鲜明。近期,东阳市对年度参加“百局联百村”的各村进行了第一次考核评选,出炉了“十美村”名单。为此,记者深入各创建村,同时采访相关部门单位,采撷他们的工作亮点并予以刊发,助力后期创建工作,同时为其他各村提供有益借鉴。

快跟着小布一起去看看

十美村(百局联百村)的美吧~

六石街道后里村西后里自然村

从“脏乱差”到美丽原乡

西后里临近木雕小镇,省道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但说起以前村中的卫生环境,村民纷纷摇头,鸡舍、狗窝等乱搭乱建乱堆的现象随处可见,而且很多道路不通。“以前的西后里道路狭窄,环境‘脏乱差’。如今,村容村貌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卢玉琴说,最直观的就是,今年夏天蚊虫比往年少了。

“这一切,都是‘十美村’创建的成果。”六石街道后里村委会主任、西后里自然村村务负责人吕晓阳说。这两年,西后里以建设“美丽原乡、文明西后里”为目标,稳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环境整治、管线整治、赤膊房整治、节点打造、美丽庭院等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提升,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村容整洁了。西后里以环境整治为抓手,通过内学先进、外出“取经”等方式,动员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带头清理房前屋后的乱堆乱放,组织专门人员负责村庄洁化,共清理生产生活垃圾、畜禽粪污等近百吨。实施道路硬化,打通村内道路,在道路两侧进行序化、绿化、美化。同时结合拆后重建工作,对30多幢赤膊房因地制宜全面整治,面貌焕然一新。

村貌美丽了。在去年创建的基础上,西后里今年注重打造景观节点,实施村东环村水系改造、外立面改造、党建元素植入等项目,提升美丽庭院和精品庭院。值得一提的是,西后里借鉴城区建设项目围挡施工的方式,在建房区域统一设置围挡,在源头上遏制乱堆放乱现象发生的同时,保障村民安全。

“成功创建‘十美村’是一个新的开始。”吕晓阳表示,下一步,西后里将继续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进村各项工作稳步进行,进一步改善村民人居环境。同时挖掘村庄的文化底蕴,提升美丽乡村内涵。

六石街道后里村东后里自然村

“无中生有”打造百家姓文化

“这次我们东后里能被评为‘十美村’,除了结对部门市农业农村局的全力支持外,西后里也是功不可没。没有两个村的比学赶超,东后里可能不一定有这么大的改观。”东后里村务负责人陈朝庆和金政明表示,东后里从去年开始创建“十美村”,但囿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创建积极性一直不高,很多项目停滞不前。

今年年初,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爱忠带队来村里调研,东后里村干部们由此认识到,创建工作一年拖一年,钱没有少花不说,村民们意见也很大,不如集中精力创“十美村”,成效出来了,村民自然也能理解了。加上隔壁西后里创建工作如火如荼,也让东后里的干部和村民鼓足了劲加油干。

东后里基础不错,但一直没有突出自身特色。为此,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村里聘请美村指导员方学群驻村指导,对照创建标准,将市农业农村局帮助梳理出的创建问题,化整为零,逐个击破。比如,村里有座荒废多年的小学,还有一口几百年历史的古井,但一直没有利用起来。在方学群的指导下,东后里将小学校舍翻新改造,对学校旁的古井、古树保护利用,使古井、古树、学堂和池塘连成一景,成为了“十美村”景观节点部分的加分项。现在,村里还在对校舍持续装修改造,以后将作为老年活动中心。

东后里共有户人家人。村里本没有什么文化资源,考虑到村内姓氏较多,有14个姓氏,因此,东后里在百家姓上做文章,处处融入中国的姓氏文化:墙上是用农具改造的姓氏牌,村内沿主干道分布的数十个美丽庭院砖墙上镶嵌了百家姓,景观小品的风车上也张贴了用红纸书写的姓氏……陈朝庆说,村内各处装饰的农具基本上是村民们捐出来的,这个生动有趣的创意也得到了村民和考评组的点赞。

截至目前,东后里累计投入了多万元,完成赤膊房整治20多户多平方米;栽种桂花、樱花、茶花、红叶石楠、红枫等苗木上千棵,累计提升绿化面积多平方米;修建改造精品庭院20余个、美丽庭院60多个,超额完成创建指标;修建了佛堂坑溪两旁的游步道和绿化带,又投入60多万元对周边外立面进行了整治。

“幸福是干出来的”。采访快结束时,佛堂坑溪旁的红色标语有一块字牌被风吹落,金政明见状忙跳下小溪,蹚水过河将字牌重新树了起来。

南市街道官清村官清自然村

改造提升让弱点成亮点

夏天的夜晚,南市街道官清村官清自然村总是热热闹闹的:东边的休闲广场上灯火通明,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上均有村民活跃的身影,一旁的舞池里妇女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舞动……前不久,西北角新增了小公园,方便了村民散步纳凉。

“这次成功创建‘十美村’,终于又扬眉吐气了一回。”官清村党支部书记朱建民说,几年前,村庄就大兴环境革命,消除了危房和赤膊房,规范了光缆、供电的布线,实施了道路硬化、绿化、亮化、洁化和美化,为创建“十美村”夯实了基础。

然而,近年来其他村庄发展迅速,创建标准也不可同日而语,相较之下,官清村显得有些“落后”了,去年近一年时间的忙活,却没能创建成功。今年,官清村重振旗鼓,分析薄弱之处,着力改造提升。

“我们发现村子里的绿化虽多,但缺乏美感和特色。”朱建民说,因此他们花费50多万元对村里的绿化作了提档升级,在村口、村西、罗溪旁新增了3处景观小品,同时开放庭院,打造了20多户“美丽庭院”和10多户“精品庭院”。

以主干道一侧的一处绿化为例,原本的绿植过于扁平化,种类也较单调。村里用泥土堆高后,新增了罗汉松、紫薇等,又卧放几块古朴大石,层次丰富、色彩明艳的高级感扑面而来。村庄还完成了主干道0多平方米的“白改黑”工程,崭新的柏油路配上美丽庭院显得大气又自然。

视觉效果要漂亮,村子一贯的务实风格也不能丢。村庄西北角新建的平方米休闲公园里原本种着一大片红叶石楠,普通又不实用,有些浪费。改造后,这里有了假山、花坛和石桌椅,边上蜿蜒了一条游步道,成了村民“打卡”的新地标。

“游步道的延伸也是有讲究的,恰好能和另一个自然村接壤。”朱建民说,他们计划打造全程1.5公里长的游步道,将公园与罗溪以及周边村庄连接,并在村后的小山坡脚下建造歇脚公园,在利于村民休闲游玩的同时,方便各村联络感情。

南市街道大联村杜庄自然村

村民自发行动共建宜居家园

“今年能够成功创建‘十美村’,多亏了村民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建设中来。”南市街道大联村党支部书记张卫勇说,杜庄村去年参与“十美村”创建,但是没能成功,今年作了再提升,村庄大变样的同时收获了“十美村”的荣誉。

走在杜庄村,脚下是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一侧是高低错落、绿意盎然的绿化带,另一侧是各具特色、生机勃勃的美丽庭院。入村口的磨盘和老黄牛景观点是今年新增的,生动地还原了农村传统风貌,俨然成为了一个小小的“网红”打卡点。

“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这一个个精品庭院和美丽庭院都是村民们自发建设的。”张卫勇指着农户家颇具特色的庭院说,去年整村绿化提升,村民们都很积极地整理房前屋后,有的还请来了设计师规划庭院。如今,余户人家的杜庄已经拥有了7个精品庭院和12个美丽庭院,一路行来满目是景。

“今年道路‘白改黑’完成了多平方米,水泥路铺设了0多平方米,车来车往再也没有尘土飞扬的困扰了。”张卫勇笑着说,此外,空心地已经完成整治,拆后重建的农房仅剩1户还未结顶。村民陈福卿也在一旁说,村里路好了,不仅行车方便,孩子们出门玩耍也更加安全了,生活在干净整洁的村庄里格外舒心。

走在村里,两位阿姨拿着簸箕和扫帚正沿着村道在打扫,这些正在做保洁的都是村民。村里排了轮值表,每天安排两位村民负责全村的保洁工作。“大家都主动报名参与,因上了年纪没能加入轮值的还不高兴呢!”张卫勇说,也正是因为有了村民们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奉献,创下“十美村”的杜庄村才能在今后继续维持这样好的面貌,真正成为村民们的宜居家园。

如今,杜庄又有了新的目标:村口的池塘将进一步整改,计划修建一条文化长廊,将家规家训等文化融入其中。

横店镇荷栖泽村北面山自然村

百分百决心让“十差村”蝶变

夏日傍晚,来到横店镇荷栖泽村北面山自然村,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座飞檐翘角的“建筑”。仔细一看,这是北面山新打造的特色村牌,就位于横黄线沿线,与周边景致相得益彰。

再往里走,看到的是一排整齐划一而又特色鲜明的精品庭院。庭院里,各色绿植尽情舒展,风轻轻地拂过,在水池里激起阵阵涟漪。农户摇着蒲扇坐在椅子上休息,感受夏日雨后的清凉。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美丽静谧的村庄,在数月前还是另一番光景,既无美丽庭院,又无特色景观,就连农户的房前屋后,也尽是乱堆乱放和乱搭乱建。

北面山蝶变的密码是什么?该村党务负责人周杨春道出了答案:“我们村从未以百分百的决心去做一件事,这次为了创建‘十美村’,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过去,北面山因思想不统一、村干部干劲不足,各项工作均落后于其他村,去年还被评为市级“十差村”。今年刚开始创建“十美村”时,村干部依然信心不足,也没有对创建工作作详细规划。为统一思想、提振士气,镇南办事处书记孙晖晖在多次实地走访后,连夜召开户主会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带领全体村民吹响了创建号角。次日,北面山将第一排农房前的水泥路面全部破开,为精品庭院“让路”。通过合理规划、统一设计、精心打造,最终有三分之一的农户成功创建了精品庭院。北面山还一鼓作气,对所有村道实施“白改黑”,在村庄角角落落补种绿化、打造节点,做到了应绿尽绿、应美尽美。

由于创建时间紧,北面山倒排工作任务,明确了每一项工作的具体完成时间。最后的攻坚期,镇南办事处全体镇干部和荷栖泽村主职干部也顶着烈日前往“支援”,为北面山创建“十美村”出谋划策。

“我们村几十年都没有大变化了。这一次,多亏镇村干部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北面山才能变得风景如画,我家也多出了一个这么漂亮的庭院。”农户马福媛乐呵呵地说。

巍山镇王宅村下林口自然村

美丽乡村建设跑出“加速度”

昨日,记者来到巍山镇王宅村下林口自然村,村内道路、房前屋后干净清爽,随处可见公共绿地和美丽庭院,仿佛走进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

记者在村内转了一圈,看见三个大的景观节点,分别是多平方米村口景观,老协前0平方米休闲公园,渼沙溪旁3亩多的儿童休闲广场,广场上设置了长廊、音乐喷泉、大型水车、沙滩、健身器材等。

谈到村内的变化,不少村民都乐开了花。“这段时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景观节点是一点都没有,房前屋后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整洁。”村民杜巧雅说,这都多亏了许群伟,是他带头搞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庄变得这么好。

村民口中的许群伟,是该村的能人,在建筑行业打拼20余年。今年年初,下林口自然村启动“十美村”创建后,他放弃了手头的工作,回到村里为美丽乡村建设出力。随后,该村成立了下林口十美村建设领导小组,许群伟担任组长,7名村民代表担任组员。

接手这份工作后,许群伟带领村民代表开启了“白加黑、5+2”工作模式,让美丽乡村建设跑出了“加速度”。大家积极与百局联百村单位——市财政局联系对接,市财政局请来了很多专家,为村庄建设出谋划策。在专家的指导下,村口景观节点、美丽庭院、儿童休闲广场等项目一个个落地。与此同时,该村还开展了房前屋后整治、危旧房拆除安置、多平方米道路硬化等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

在创建过程中,下林口自然村注重细节,不留卫生死角。该村将两户之间不到半米的黄泥弄堂浇筑上了水泥;将露天水沟进行了改造,部分浇筑了水泥,部分进行加盖处理;还对村民家门口的水槽进行改造,实施了凹槽式设计,防止洗衣水外流到地上。

下林口自然村在“十美村”创建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有的农户房后放着杂物,不愿移走,大家就白天赶工程进度,晚上上门做思想工作;再比如,全市都在推进美丽村庄建设,因此工人很紧缺,大家就从外地找来建筑工人,同时自己也上场干活,全力推动工程建设。

歌山镇凤山村王家自然村

小处着眼彰显文化特色

“去年被评为‘十差村’,我们很羞愧,认识到村庄的创建工作开展得不好,这主要责任在村干部身上。”歌山镇凤山村王家自然村村务负责人王佐孝说。

被戴上了“十差村”的帽子后,村干部们再也坐不住、歇不住,主动作表率,深化“剥笋法”,党员干部主动带头清理,分区块包干,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彻底改变村庄整体“脏乱差”形象。“以前村后面搭建了竹篷,垃圾都堆在那里。现在村中乱堆乱放现象全然不见,竹篷也已全部拆除,还修了路,整个村子都打通了。”王佐孝介绍道,对于每一农户怎么清,清到什么样的程度,村干部们一起商量,哪一户谁讲得来一些就让谁去做工作,形成合力,分工不分家。

今年3月,王家启动了绿化工程,着重抓好庭院绿化、休闲公园绿化、路面白改黑、管线整治等工作。村口做了景观节点,村中有了休闲公园,打造了16个美丽庭院、6个精品庭院。同时,村干部还请专业人员做了墙面喷绘,提升整个村庄品位,充分挖掘村庄人文元素。“以前我们村制砖瓦,现在我们在沿用传统手制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开发了土砖土瓦产品。”王佐孝说,青砖黛瓦为王家“十美村”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半年多来,王家自然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巨变。歌山镇联村干部金小英感慨颇深:“王家自然村基础比较薄弱,从来没想过能整治得这么好,尤其是呈现村文化特色的墙面喷绘,是村民劳作的生动体现。”

在村里,记者看到,“十差村”的黄旗依然还挂在墙壁上。“这面旗帜我们特意多放段日子,让它不断鞭策、激励自己,希望在将来可以将村庄建设得更好。”王佐孝说。

虎鹿镇厦程里村下东自然村

从“不想来”到“不想走”

处处风景引客来

“村里的景观节点很具有乡土特色,村庄干净整洁,环境比城里的高档小区还好。”4日,几名外地游客对虎鹿镇厦程里村下东自然村的村貌赞不绝口。

正如这几名游客说的那样,如今的下东,对于久居喧闹城市、追求靓丽风景的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好地方。

而这样的场景如果放在几个月前,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村就在虎鹿镇政府和虎鹿缝配城旁边,但多年来村里没有进行过像样的环境整治,道路破破烂烂不说,还有许多旱厕,又臭又乱,附近的人都不想来我们村。”下东自然村主要负责人孙红军说,改变从今年3月份创建“十美村”开始,下东以“庭院革命”与“环境革命”为抓手,开展全方位的整治,整个村庄发生了大变样,“断头路”打通了,横流的污水不见了,道路干净整洁,原先村中的露天粪坑变成了一处处小花园,水库堤坝附近种上了花草,优雅清新……“村里的环境好了,这些天来参观的游客也渐渐多起来,一些游客来了又来,不想走,村民们这回终于能挺直腰杆,摘掉‘脏乱差’的帽子。”

短短几个月时间,为何能有如此大的变化?这要归功为全体村民的齐心协力,“人心齐,泰山移,只要齐心,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当然,在一系列的工程项目推进中,同样少不了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身影。“因为历史原因,原先村子中有几处坟墓,涉及十余户村民。”孙红军说,自己家也有坟墓在村子中,为了推进这项整治,他主动去做老父亲的工作,第一个完成迁坟,“看到村里党员干部这么积极,村民们也主动进行整治。”

走在村中,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二胡声,循声望去,一名老人正坐在阴凉的过道里,拉着二胡。记者上前交谈一番后了解到,老人名叫孙永彬,今年74岁,退休后他就回到了村里。说起今年村里的环境整治,他颇有感触,“环境整治后,我们村可比城区好太多了,住着很舒服,家门口就是村里新整治出来的广场,白天拉拉二胡,晚上去广场散步,这样的晚年生活特别好。”

“这次能获得‘十美村’的荣誉,对全体村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鼓励。”孙红军说,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在保持现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提升,为村民打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美好环境。

虎鹿镇厦程里村塘村自然村

打造家门口绿色氧吧

从市区出发,沿着省道向东行驶,来到虎鹿镇厦程里村塘村的时候,已是上午10时。走进村庄,只见道路铺上了沥青,干净清爽;青砖围成的庭院和各色花草随处可见;村口的池塘清澈明亮;村中河道里是各类水草和小鱼……这里水清河畅,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犹如“天然氧吧”。

村民应郁兰在家门口的洗衣台上清洗衣物,“乱堆乱放不见了,蚊虫苍蝇少了,村里的一些臭水沟变清了,鱼虾也有了。”说起村庄整治带来的好处,她滔滔不绝。

塘村有农户户,人。今年3月,塘村围绕生态宜居的主题,以“十美村”创建为抓手,积极推动村庄生态环境改善。

整治千头万绪,从哪里入手?村党员干部自发组织分批到东阳、磐安等地的先进村庄学习取经。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塘村决定从村庄垃圾和空闲地整治入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起先,部分村民认为在自家门口放杂物并没有什么,对整治有抵触。”塘村主要负责人蔡向阳说,为了顺利推进工作,村里的党员干部不但带头整治作表率,还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烦”精神,不断上门做村民思想工作,“从群众的角度,说群众关心的话,一定能得到大家的理解。”

一段时间后,塘村村民们自发加入到村庄整治的队伍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拧成了一股绳。清理池塘、河道、沟渠;整治违章建筑,改造清理空心房、危旧房;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为了保证项目做好做优,村里的党员干部总是最早到,最迟走,和工人同作息。“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就一定能做好。”蔡向阳颇为自豪地说,目前,全村绿化覆盖率已达90%以上。

有了好的村庄环境,更重要的是把这份美丽保持下去。塘村将不断探索整治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同时积极鼓励村民共同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美丽。

佐村镇罗峰村东乐自然村

做足“竹”文章美丽又诗意

昨日中午,烈日当空,佐村镇罗峰村东乐自然村村口的乐晚亭里有几位村民在闲聊。记者好奇地走进凉亭,发现这里竟然微风习习,站在亭子里还可以眺望远处,把山村美景尽揽眼底。

“乐晚亭是用竹子搭建起来的,这里原来是村民堆杂物的地方,原先整治的痛点现在成了村民们纳凉休闲的好去处。”罗峰村村监会主任、东乐自然村负责人张志伟介绍说,罗峰村竹子最多,就想着以竹文化为村庄创建特色,让竹元素在村中随处可见。

入村道路沿路立着小竹片编织的篱笆,村口农户的墙外立着竹围栏,围栏上还挂着“梅兰竹菊”诗歌木牌,让整个村庄都变得诗情画意起来。张志伟说,原来村里46户人家有23户是赤膊房,这次统一将墙面粉刷到位,并且配上竹围栏和花坛,可谓是焕然一新。“为了延长竹制品的寿命,村里还有镇政府下了一番苦功夫,特意给竹子做防腐处理,避免竹子腐烂浪费。”

张志伟说,东乐以前的村容村貌可以说是脏乱差。从3月份开始,边建设边做农户思想工作,把部分农户搭建起来的养牲畜的棚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赏心悦目的景观小品。“工作推进顺利得亏村民的理解,为了固定竹篱笆,村民们用麻绳整整绑了两天,有些人连手都磨破了。”

走到村中,一农户外的装扮格外引人注目,庭院外用竹子搭建了一个“牌坊”,还配上了飞檐和牌匾,上面写着“乐山乐水”。一旁老房子竹围栏上还配了3幅扇子形状的装饰画,上面分别写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紫气东来”“安居乐业”,把“东乐”和“竹”全部蕴含其中,趣味十足。张志伟说,这个创意是镇里的宣传委员提的,村庄的设计和工作也得益于市供销总社以及镇里年轻干部和红领青年的助力。

记者发现,部分农户家的墙上还贴着竹简形状的党建标语。张志伟说,村中有9名党员,把刻有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竹简贴在村中各个角落,时刻提醒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