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中医治疗方法 https://m.39.net/disease/a_13532265.html开学第二周,古典文学要讲授咏物诗。
凡是吟咏动物、植物、器物、玩物的诗章都是咏物诗。
首先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咏物诗?
课本上的回答是——
一、学习咏物诗是为了促使同学们对平日里司空见惯、而又熟视无睹的事物进行认真地观察和辩识,从而提高其观察能力和辩识能力。
这段话看起来并不复杂,但理解上还应给以解释。这是因为:
平时对很多事物,青年们大多是司空见惯,熟视无睹。譬如粉笔、扫帚、拖把、牙刷等等,只看到它们的外表、颜色、大小、形状,却从没看到、更无法发现它们的内在精神。
事实上,所有的事物身上都有一种精神。我们之所以视未能发现,恰恰在于我们平时的司空见惯、熟视无睹。
由于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就限定和影响了各自的观察能力。而观察能力又是写作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因素,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构图扭曲,多半是由观察不准而引起的。
相反,如果我今天让大家写作咏物诗,譬如都吟咏粉笔、扫帚,那么写作的压力就会促使咱同学认真观察、反复揣摩,透过粉笔、扫帚的外表而窥视其内在的精神,从而为粉笔、扫帚的吟咏而提供较为质实的写作材料。
这就是所谓:
(学习咏物诗)能促使同学对平日里司空见惯、而又熟视无睹的事物进行认真地观察和辩识……
二、物我交融,心性相通,丰厚底蕴,酵发诗兴。
物我交融是咏物诗的突出特点。由此所决定:诗人所选择的事物,往往跟他自身的经历有密切关联。即物的出身、遭遇、性格、志向等皆与其出身、性情等暗存着某种契合,以至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看似写物,实则写人,从而借咏物而抒发自身的思想情怀。
譬如: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
诗人之所以选择生长在石头缝的竹子,因为在竹子身上,他既看到了自身的贫苦出身,也看到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还有矢志不渝的堂堂劲节。因而《竹石》一出,千古感动,随风荡漾的翠竹里摇曳着诗人伟岸的身影。
耕耘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愿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李纲《病牛》
之所以选择“病牛”为题,是因为作为丞相、一心为国民谋福利的李纲受到宦官的谗毁而被罢免官职,劳损而创伤的心灵使他自然联想到一生耕耘、而伤痕累累的病牛。于是,“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病牛的吟咏而吐诉了哀婉和善的心曲。物我交融,托物言志,脍炙人口,感天动地。
此类诗章太多太多,正由于物我交融,心性相通,因此在这类诗篇的学习中,我们不仅积累了知识,丰厚了底蕴,同时也点燃灵感,酵发诗兴,对我们的写作练笔大有裨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