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色素痣手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门即将消失的老手艺沁着竹香的篾匠 [复制链接]

1#

小时候,村里有个小篾匠,小篾匠其实并不小,二十好几了,但家家户户虽然离不开小篾匠编的斗笠、淘洗的竹篓竹篮、挑稻谷的竹筐,连小孩也喜欢小篾匠的竹蝈蝈,但在村里人眼里,小篾匠不管手艺多好,篾匠这个职业始终不能和木匠瓦匠这些手艺人相提并论,在九佬十八匠中处于末流,所以小篾匠始终被称作小篾匠。

小篾匠成了老篾匠

旧时的日常里,总是沁着竹香,郑板桥说:“居不可一日无竹”,讲究的是个雅致,百姓人家“居不可一日无竹”,则图的是过日子方便。那时候的人家,无论是大门大户,还是贫寒人家,竹子编织的劳动器具、生活用品都是不可或缺的家什。吃饭有竹筷,刷锅有筅帚、摘菜有背篓、睡觉有竹床、坐有竹椅,躺有竹席,还有各种竹凳、竹篮、竹耙、竹蒸笼、竹扫帚、竹畚斗、竹畚箕、竹箩筐、竹扁......可以说,木制家具气不气派代表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竹编家什齐不齐整则显示这家殷不殷实。

但时过境迁,如今家用器具已是不锈钢、塑料制品的天下,竹器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而篾匠,这个古老的行当也变得鲜为人知。

工具

手艺人里,篾匠的工具算是最少的,多的不过七八样,少的一把篾刀足矣。篾匠的活儿是个细致活,很复杂,也十分讲究,看看精细,但篾匠不用尺子,大小长短,收放转折,全凭眼睛和手上的感觉。作为一个合格的篾匠需要掌握一套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的基本功,而这些对老篾匠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儿。

选竹

在篾匠的眼里,竹子就是画家的纸和笔,是织娘手里的丝线。所以每次砍竹子时,篾匠总是在偌大的竹林里转来转去,摸摸这根,看看那棵,每一根在他们眼里都是宝贝,但每次又都会只扛走他们眼里最“标致”的竹子。

选竹也是一门学问,春竹不如冬竹,春竹嫩,易蛀,冬竹又要选小年的冬竹,有韧劲;不管春竹冬竹,必须要鲜竹,才能编篓打簟。当日砍来的鲜竹最好,但最多也不能放过十日,否则剖不出篾来。

破篾

破篾的好坏直接决定篾器的精细程度,篾匠学徒的第一件事就是学破篾,首先将竹子破成竹片,再将竹片竹节去除,然后才是开始破篾,需将竹片分成篾青和篾黄两种篾片。

篾青是竹篾中最好的部分,韧性最好,色深,常用来包边或调色,适合编织各类细密精致的极具美感的篾器,因其柔韧度强弹性好,根据需要还可以剖成细细的青篾丝,如编制蔴篮篼、筲箕、斗笠、甑篦子等等。篾黄色浅,韧性不如篾青,篾黄可再分剖为头黄篾、二黄篾、三黄篾,最里面的一层已经没有多大柔韧性,乡民们称之为篾屎。篾黄常用作编织竹器中间器型较大的制品,如晒簟,斗腔。

篾匠的手艺全在手上,每次分出的青篾的厚薄,全凭指尖的细细感触。篾片厚薄依编织需要而定,或薄如蝉翼,或厚如藤皮,但无一例外都需均匀一致。一根长约长许的青竹,在经过一阵噼噼啪啪的脆响过后,竹子已在篾匠的竹刀下变成了细细的篾条,如此反复。待竹子劈完,篾匠放下刀,将竹丝一抖,哗啦啦全都成了舞动的竹丝。

编织

编织竹器无疑是篾匠的门面活,也最好看。篾丝在篾匠粗糙的手里灵巧的飞舞,横纵交织,一来一往,转眼之间编成一个硕大的竹垫,或是一面圆圆的竹筛,又或是一顶尖尖的斗笠,反正你想编什么就给你编什么。面对惊讶的孩子,篾匠在休息的间隙,也会像变魔法一样的编一只活灵活现的竹蝈蝈或是竹蜻蜓。

篾匠大多都是独来独往,鲜少有帮手,大点的竹器,像是编一领竹席,篾匠蹲在地上,先编出蒲团般大的一片,然后就一屁股坐下来,悄然编织开去。少则三天,多则四五天,所以做篾匠要耐得了住寂寞,还要有耐心和专注。篾匠的话大抵都很少,或许,绝大多数都编进冰凉光滑的竹席中了。

一件篾器,编的不仅是手艺,一同编进去的,还有平淡如水的岁月,一同编进去的,还有清贫淡泊的人生,一同编进去的,还有篾匠默默无闻近似平庸的生涯。也不是所有会编篾器的人都能称之为篾匠,只有那些娴于一技,独具匠心,并以此为生,方可称呼为篾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