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就到了大年初五,你可知道大年初五要注意什么吗?
老传统还是不能丢,这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传说,女娲是在农历正月初五这天把牛造出来的。因此,正月初五就是“牛日”。
正月初五也就是破五,这一天要迎财神,送“穷鬼”,可是个大日子;正月“初五”具有转折性的意义。以拜年为例,年三十前是“拜早年”,初五前是“拜大年”,“破五”后就叫“拜晚年”了。
从初一到初四有很多禁忌和规矩;比如,家庭主妇不能打扫卫生、不能出门串亲、不能动剪刀针线,不能拿生米、生面和生菜下锅……这些禁忌和规矩,到了初五这天都将被打破、解除。所以,初五就被称为“破五”。“破五”中的“破”,就是指打破规矩。
初五可以打破禁忌、规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天早早地就把先祖送走了,俗称“送家堂”。天还未亮,人们就煮好了饺子,给接回家过年的先人牌位上供、烧纸、叩头。然后,把牌位收起来,三声炮响过后、全族的男人集合在一起,带着香纸、鞭炮,排着队伍、护送先人牌位去祖坟。一路上,抬供的抬供,放鞭的放鞭;到了坟地再焚香、叩头,喊道:“爷爷奶奶,到家啦!”
要知道“做2忌”,老传统别丢,日子越过越旺!
先说做
第1做就是放鞭炮,初五这一天和除夕一样重要,全家人起床后,开始放鞭炮庆祝财神的生日,初四迎财神,初五正式拜财神,所以初五是适合开工的大吉日,做生意的会格外注重,鞭炮越响财运越旺。
捏小人嘴
第2做,放完鞭炮就可以煮饺子了,没放鞭炮前不能煮哦,吃饺子也是初五很重要的习俗,最好一大早包饺子,这样可以捏住“小人的嘴”,一年都顺利。饺子馅要以肉丸为主,圆滚滚的肉丸子,放入饺子皮中捏好,形状似元宝,有的地方还会包上钱、红枣等吉祥物,寓意财源滚滚,好运早来,年发大财。包饺子时,要一下一下地狠狠地捏饺子皮,叫做“捏小人嘴”;做饺子馅时,菜板要剁得叮咚响、声震四邻,表示自己正在“剁小人"。
第做,大扫除,因为初一到初四禁忌打扫卫生,怕扫走好运,所以破五这一天就要来个彻底大扫除,老话说就是“送穷”,把家里打扫干净,不吉利也就扫没了,新的一年大吉大利。
这就是大年初五的做,放鞭炮、吃饺子、大扫除,这么简单的习俗人人都能做到。
再说2忌
第1不做,不能动土,农村不能去地里干活,一旦动土会很不吉利,因为这一天也叫“五忙日”,如果急着干活,会一年忙忙碌碌还没有好收成。
第2不做,就是不能串门,是指家里的媳妇不能出门,避免晦气,据说这一天是姜子牙老婆封穷神,所以媳妇要待在家里,并且初一至初三该走的亲戚都走了,初五就在家里打扫卫生,迎接财神,给家中带来好财运。
2不做就是不能动土动工,媳妇不能串门,这也很容易能做到。
"剁小人"OR"度小人"
“破五”之前,不准动剪刀、做针线活;主妇要把剪刀用线缠住、放在床铺的席下,到初五这天就可以拿出来使用了。初五这天,拿出剪刀后、主妇要先找出一件旧衣服用剪刀拆了,这叫“拆小人”。
那么,这里的小人到底是谁呢?传说,姜子牙的妻子本是个背夫之妇,为人不齿;后被姜太公封为穷神(也叫穷鬼、厕神、脏神,扫帚星)后,更加让人讨厌。
民间传说,姜子牙令她“见破即归”,只能去富贵人家、且不得去有福的地方。年前,人们已经为了躲避穷神,采取了“贴福字”“挂门千儿”等防备措施,年后、还要在初五这天“破”她一下。按照这个传说,初五这天被称为“破五”,意思就是“让穷神彻底滚开”。传说中的小人就是这个“穷神”。
“剁小人”“捏小人嘴”的民俗,一般认为、这里的小人不是具体的某个人,而是泛指那些心术不正、喜欢背后使坏、挑拨离间、到处惹是生非的人。“剁小人”“捏小人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人闭嘴,不再给这个世界捣乱。
不过有民俗专家给出另外解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是反求诸己,把自己身边所有心术不正、背后使坏的人,都归于自我因缘的感召。也就是说,按照传统文化,所谓的这些小人,其实都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烦恼的表现和映射。
接着看儒家的观点。《孟子·告子(上)》中说: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儒家说的“小人”,其实类似佛家说的"凡夫",也就是被四大五蕴指挥得团团转、忘掉初心、整天浑浑噩噩而不识自己本来面目的常人。
四大五蕴则是佛教用语。其中四大,是指地水火风四大元素;这些都是色蕴,即物质现象。五蕴,则是指色、受、想、行、识五蕴,四大包含在在色蕴里;色蕴是物质现象,其他各蕴属于精神现象。
基于这样的认识,民俗专家将儒家、佛家等传统文化的观点结合到一起,给出的结论是:所谓“剁小人”,其实我们更应该剁去的是每个人心中狭隘自私的观念,以及分别、执着、妄生是非的烦恼习气。
所谓“捏小人嘴”,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醒自己善护口业,管好喜欢两舌、恶口、绮语等种种喜论是非的嘴巴;同时善护身业。这样才能不感召外来的小人,而感召来大人、贵人。
这样,也告诉了我们该如何面对身边的"小人"。那就是千万不可对他们生瞋恨心、诅咒心,而应对其抱着慈悲心、济度心;并祝Ta尽快解脱烦恼,早日脱凡出俗!
于是,“破五”这天大家该做的其实不应是"剁小人",而应该是"度小人"。剁了小人、破了穷神,接着就要进入正月初五这天最重要的一个主题了。那就是“接财神”。
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生日。财神是哪一位呢?各地说法不一。常见的观点有:
一是赵公明。本名赵明朗、字公明,是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称赵公元师。因张天师曾命其守玄坛,故又名赵玄坛。传说中的五路财神,分别为赵公明及其四位义弟:中路为武财神赵公明,东路是招宝天尊萧升,西路是纳珍天尊曹宝,南路是招财使者陈九公,北路是利市仙官姚少司。
赵公明
二是关羽。关羽是个全能人物,最重义气;国人多讲究以“义”谋“利”,故把关公当财神来供奉,认为他不仅可以带来利、还可保护商号。
三是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因忠耿正直而被挖心;因为“无心”、故能做到不偏倚,后被世人奉为财神。
四是范蠡。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在经商中发了大财,被称为陶朱公。后人奉为财神。
范蠡被称为陶朱公的来历:公元前年,吴越两国发生战争。吴王夫差大破越军,勾践偕妻入吴为奴,范蠡伴越王赴吴为人质。范蠡用计取得吴王信任,使勾践得以顺利归国。归国后,辅佐勾践卧薪尝胆、以图强雪耻。
在范蠡帮助下,经过十余年努力,越国转弱为强。勾践发奇兵伐吴,于公元前47年灭吴。在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激流勇退,乘舟浮海到达齐国海滨,围海煮盐,捕鱼养殖。经过苦心经营,终积资达数十万,名声远扬。后受齐国邀请、出任齐相三年。范蠡具有“富好行德”思想,曾对人说:治家能置千金之产,做官能至卿相之位,这已达到极限了,长期享受这样的荣华,是不吉利的。于是,他归还相印,散尽家财,离开海滨,到陶地隐居下来。范蠡发现当地的泥土可以做陶器,就想着采泥做坯、筑窑烧陶。但实验多次均未成功。
有一天,西施淘好米,动手烧饭。范蠡见火苗很旺,射得很高,心想这不是浪费柴火吗?就把垫在锅底的三块石头拿掉了。西施说,锅直接压在火上,火就烧不旺了。果然,三块石头拿掉后,火苗就小了下去。又有一天,范蠡见到西施把饭烧开后,就马上把灶里的木柴夹出来一些,只留几块在里面。范蠡问:“为什么把柴夹出来?”西施说:“饭烧滚后要闷一闷,要‘缓火’。如果一直用大火烧,时间短了饭会夹生,时间长了会烧焦"。
范蠡从这两件事情上受到了启发,成功地将陶器烧制了出来。他还把方法教给当地百姓,让很多人发家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陶朱公。
范蠡的传闻比较多,现在在宜兴还有个范蠡洞,那里有许多他于西施的故事!
尽管初五是财神生日,但穷人一般都不拜财神。相传:
有个讨饭化子穷得无路可走,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后,他什么菩萨都不拜,单单找到财神爷像,倒头便拜,口里祷求财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见是一个叫化子,心想:你连香烛都舍不得点,还来求财?天下有那么多的穷叫化子,我要是都帮、哪能接济得过来啊?可乞丐想的相反,他认为财神会救济穷人,富人不愁吃穿、求财何用?这时,财神娘娘动了恻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发善心给这叫化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无奈之下,财神娘娘取下自己的耳环,扔给了叫化子。乞丐看到神龛上掷下一副金耳环,就以为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财神爷睁眼,发觉娘娘竟将当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给了穷叫化子,大发雷霆,一气之下、将财神娘娘也赶下佛龛。自此以后,穷人拜财神就再也不能发家致富。
做与不做取决于自己,或者就此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