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色素痣手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术老师雪地中扫出巨幅雪竹图不用怀疑,玩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用药 https://m.39.net/pf/a_7232741.html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下了一场雪,火了一老师!

这位老师,来自陕西宝鸡。下了一场雪,宝桥小学老师袁博灵机一动,“以扫帚为笔,涉雪为墨,在雪中创作出一幅长约28米、宽约15米的雪竹图”。

他说,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时兴起画了这幅雪竹:“想上堂不一样的美术课,给孩子们一个视觉冲击,让他们喜欢上中国画。”

竹子因为枝干、叶子相对有特点,是绘画中比较容易入门的绘画对象(当然画好了很难);画竹易,遇到这样的好老师,难。

他很明了学习的真谛——对孩子来说,最佳的学习,就是“在玩耍中学习”!

试举两例。

国内有的中小学,搞“少年法庭”,固然红红火火,但真正喜欢的孩子,不多。为什么?对他们来说,查资料、学法律、开庭,都属于“任务”,不得不做。

一旦孩子觉得,自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动力就会大减。

国外一所学校的“少年法庭”,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有一次,老师忽然发现,不少女生悄悄把布娃娃带到了学校。他们学校氛围宽松,并没有禁止带玩具。

老师发现,女孩们居然利用手中的玩偶,做起了游戏。比如,有的玩偶负责“犯错”,成了“罪犯”,有的则成了“法官”,等等。

老师觉得,既然她们有兴趣玩游戏,干嘛不把游戏弄得真实一点?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男生也开始介入,正儿八经地了解法庭的规则,建立了“少年法庭”。

因为这是孩子们自发、老师引导后形成的,孩子们的兴致很高,效果很好。

另一个例子是国内的。

一对夫妻,都是学画画的,专业水平。他们的孩子刚上幼儿园,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也学起了画画。

令人不解的是,孩子在幼儿园画画的时候,表现不错,可一回到家,爸爸妈妈亲自指导的时候,他就画不出来了。

爹妈先演示一遍,“你该这么这么画”,然后把画纸给孩子,让他自己画。孩子怔怔地盯着纸,拿着画笔,却迟迟不敢落下去。

两口子怀疑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去找专家。专家说:“孩子可能确实有心理负担,而这个心理负担就是——你们两口子画画太专业了。”

幼儿园的画,是什么级别的?当然是幼儿级别,花里胡哨,胡涂乱抹,看上去很有童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啥也不是。

这个阶段让孩子学画画,一个字,就是“玩”;与其说培养孩子的绘画技巧,不如说是在放飞孩子的天性,让孩子释放想象力。

可那对专业的美术家夫妻呢?他们一落笔,就惟妙惟肖,绝对的专业水准。幼儿园的孩子,哪能直接按照这种水准学呢?

孩子对这种专业水准,会由膜拜而恐惧,由恐惧而自卑,所以不敢落笔了。

这告诉我们:幼儿园的孩子,玩耍,就是最好的学习;先释放他的天性,不要用技巧、技术去衡量他。

在雪中画竹子的老师,也使用了同样的技巧:先让孩子觉得好玩,有了兴趣、体验到了乐趣,再去学更深层次的东西。

一旦反过来,把技巧、技术作为根本目的,很容易陷入拔苗助长的误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