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因秸秆焚烧今又来
这是个老话题,焚烧秸秆又惹祸了。一年一度的麦收由南到北开镰过后,很多地方又腾起了漫漫*烟,这烟雾已经失去了“袅袅”温情,而变得让人避之犹恐不及。成都机场因为秸秆焚烧被浓烟笼罩,周边百姓掩鼻而逃。先天在电视里看见这镜头,还没来得及向成都的朋友表示慰问呢,今天一早起来出门,看见天是*的,地是模糊的,楼房树木亦是影影绰绰的,空气中还弥漫着一种烟火味,呛人口鼻。得,根据以往经验,这无疑又是焚烧秸秆惹了祸。
果然,媒体是这么说的:从昨天傍晚到夜里,南京的天空被层层“雾气”笼罩,南京环保局站发布的实时空气质量信息显示,昨晚8时左右,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污染指数在全国120个城市中排在倒数第一。专家表示,出现严重灰霾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昨晚基本无风,空气中的污染物未能及时扩散的原因,如果今天下雨空气质量有望好转……于是,人们又一次将矛头对准秸秆焚烧这个久治不愈的的痼疾。
“刮风下雨”等论调,我们听得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不说也罢。倒是觉得指责农民不顾禁令焚烧秸秆的行为、埋怨他们缺少公共道德意识、指责他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等等,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诚然,农民不顾三令五申焚烧秸秆的行为应当受到批评,甚至应当受到处罚,可我们有必要搞清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看起来秸秆这东西还真是个麻烦,其实不然,早些年这玩意还是个宝呢。秸秆还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道理浅显易懂,另外秸秆还是农家的主要燃料,稻子麦子收割妥了,赶紧得把秸秆扒拉回家里收好了,还要省着用,因为那是农家一年的柴禾呢。现在大家用上了煤气或电,秸秆就成了鸡肋,用又用不着,放也没处放,甚至丢还没地方丢,于是只好烧,点一把火烧个精光,田地里留下一层灰烬。灰烬是上好的有机肥料,对肥田有很大好处。农民既省了搬运功夫,又得到了肥料,何乐而不为?
至于焚烧秸秆给大气带来的污染,农民会不会考虑?也许会想想这事儿,但与焚烧秸秆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想比,空气质量似乎还不是他们需要急着考虑的,哪怕因此受到处罚、受到批评、受到指责。
空气质量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了,一是人们环保意识加强了,搁两年前谁知道PM2.5是个什么东西,现在知道了,而且还盯着不放,弄得一些人想不在乎都不行了。二是空气质量的确也在下降,灰霾天数越来越多就是很好的例子。把灰霾天增多的原因完全归咎于农民焚烧秸秆显然是不公平的,焚烧秸秆的禁令农民拒不执行当然不对,但城市产出的废气、废水肯定多于农村。环保法规以及*策现在都说要节能、要低碳,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一些机关人均耗能是普通人的十多倍,官员的“专车”能买排气量大的绝对不会买小的,能坐车绝对不会走路……哪一点做到了节能低碳?显而易见,农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绝对小于城市,这一点似乎不应该忘记。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却要“觉悟不高”的农民去做到,是不是有些强人所难?
这就好比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关于环境保护责任义务的争论,发达国家要求大家共同尽责,但发展中国家说只能承担与自己地位相当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工业国家发展了这许多年,该干嘛已经全干了,现在要承担环保义务了,就要大家一起来分摊责任显然有些不公平。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认为农民可以继续将秸秆焚烧到底,相反我以为应该坚决制止。这个“制止”用严厉的人盯人措施,用先进的卫星遥控监督手段等,发现了就严厉处罚也会有作用,但这作用一定是暂时的。要想取得长期效果,还得另想法子。重要的是在观念中要将秸秆焚烧纳入到广义的环境治理当中去,而不能仅仅把义务和责任推给农民,只将板子打在农民身上的做法,其实是自欺欺人。赞